资讯动态
7X24小时咨询电话
0372-5557189
在线获取课程规划表
-
活用红色资源 提升培训实效 让红旗渠精神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焕发时代之光为增强党纪学习教育期间对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擦亮党纪学习教育红的底色,安阳市深挖红旗渠精神蕴藏的干事创业、廉洁从政的实质内涵,依托优质平台、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形式,用党纪学习教育激活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生命力。01沉浸式现场教学让学员存戒惧。充分利用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从党建引领示范、红色文化传承、廉政文化教育、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践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聚焦党纪“戒尺”要求,围绕《条例》列出的负面清单、划出的必守红线,分批次、分类别、分阶段组织党组织书记到现场教学点开展实地教学,身临其境重温“终身负责制”修渠模式实现的巨大成效,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所蕴含的铁的纪律和革命力量。02模拟式情景教学让学员知敬畏。持续发掘红旗渠精神时代价值,依托市委党校和红旗渠干部学院,构建“红旗渠精神+党纪”主体课程,在《红旗渠精神永在》情景式课程中,运用道具、服饰等还原真实情景,全方位体验当年在铁一般纪律下的党员队伍,带领群众只靠双手,建造一条引水“天河”的伟大壮举。通过寓情于“景”、寓理于“景”的教学方式,让党组织书记在亲身参与中感知一支钢铁般党员队伍的英雄气概和磅礴气势,永葆对党纪的敬畏之心。03案例式互动教学让学员善反省。坚持“理论+实践+思考”的培训教育闭环模式,通过访谈式《对话·红旗渠》、案例式《从杨贵看共产党员党性》课程,选聘修渠劳模张买江及当年修渠人后代担任教师,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旗渠修建时期党员干部如何在受监督和受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通过将红旗渠精神和新时代党纪要求深度融入,把党纪学习教育与自身修养、家风建设、强市建设相结合,让党组织书记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全面对标、深刻反省、锤炼党性,在不断反省思考中守牢党纪这条生命线,切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坚实步伐。END编辑 | 杨澜审核 | 汤海庆投稿邮箱 | ayycjy@126.com2024-06-19
-
红旗渠精神的培训背景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时,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来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2年10月,总书记来到了红旗渠,这也是二十大后他的首次国内考察,总书记高扬精神之旗,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指出这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2024-05-17
-
红旗渠精神的教学目的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学习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的高尚追求和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益于广大党员干部获取善作善成的信念、勇气和方法,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落实“四有”要求,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4-05-17
-
红旗渠精神的培训收获把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互动体验、演出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员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思、学有所获,从思想、阅历、作风、身心等各方面全面提升。2024-05-17
-
“人工天河”红旗渠:流淌的是一种精神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它是革命精神的实践,是改天换地的壮举,是人定胜天的见证,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十万林州人民历时十年,凿壁穿石,开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它不仅是一条渠,更似一面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旗帜,它流淌着的是一种精神,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渠”“生命渠”“幸福渠” 。十万林县儿女战天斗地 十年凿一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清澈的歌声在红旗渠纪念馆响起。一首《定叫山河换新装》,使人脑海中浮现出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修建红旗渠的场景。为什么要修渠?因为干旱、缺水。如果翻开当时的林县县志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十年九旱”,每一页上都充斥着“旱”“大旱”“连年干旱”等字样。1436年到1949年的513年间,这里曾发生旱灾100多次,庄稼绝收30多次。于是,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启动,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十万林县儿女苦干十个春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总投工3470.2万个,最终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十年筑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光辉历程。红旗渠纪念馆:重温峥嵘岁月作为红旗渠景区的景点之一,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展馆,也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精神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馆体犹如舞动的旗、流动的水,是红旗渠形态的抽象表达。展览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走进红旗渠纪念馆,珍贵的历史照片、穿越时空的“老物件”、真实的山体塑形、宏伟壮观的人物浮雕、再现当时修渠场景的角落……那时候,技术人员缺乏,最高学历仅为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资金不足,只有300万元储备金;没有水准仪,就用一脸盆水、一根筷子替代;没有工具,就把自家的铁镢、铁锹、小推车都用上……馆内陈列的铁锤、测量尺、油灯、钢楔子等物件和旧照片重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当年,修渠日子可谓日夜兼程度每逢夜幕降临,劳动的人们除了有日月相伴,为他们引路的就是一盏明亮的马灯。红旗渠纪念馆的修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林州人民苦战十年改造山河的壮举,突出表现了红旗渠精神形成、发展和光大的历史传承。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