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7X24小时咨询电话
0372-5557189
在线获取课程规划表
-
蜀通建设集团退休党支部“学习红旗渠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红色教育活动2024年22日-26日蜀通建设集团退休党支部学习红旗渠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红色教育活动2024-07-31
-
中共通辽市实验小学总支委员会暑期红色研学培训2024年18日-24日中共通辽市实验小学总支委员会暑期红色研学培训2024-07-31
-
河南安阳一处5A级景区,耗时10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其中,红旗渠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伟大工程,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象征。如今,红旗渠已成为一处国家5A级景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领略其独特的魅力。红旗渠的诞生,源于对自然力量的挑战和超越。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历史上长期遭受干旱之苦。为了解决缺水问题,当地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毅然决定修建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红旗渠的建设历经了漫长而艰苦的十年。在那个技术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勤劳智慧的林州人民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硬是在巍峨的太行山间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走进红旗渠景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巍峨的山峦、绵延的渠水、雄伟的水库大坝,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红旗渠的雄伟壮观,也可以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的艰辛与坚韧。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引水渠道,更是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传承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红旗渠景区内,游客可以参观多个景点,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其中,红旗渠纪念馆是一处重要的教育中心,展示了红旗渠建设的历史背景、艰苦历程以及巨大成就。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深入了解那段感人至深的奋斗历程。此外,还有青年洞、分水闸等代表性景点,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红旗渠的独特魅力。如今的红旗渠景区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秀丽的自然风光,领略到独特的红色文化,更可以深刻感受到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红旗渠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奇迹,更是一座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殿堂。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红旗渠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感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伟大精神力量。在红旗渠景区内,游客还可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通过VR技术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当年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在党旗下宣誓,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参加党课学习,深入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旗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更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作为一处重要的红色教育中心,红旗渠景区还承担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在这里,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可以接受到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游客在历史与现实的辉映中提升自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总之,红旗渠作为河南安阳市的一处国家5A级景区,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一座传承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精神殿堂。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刻感受到红旗渠建设者们的伟大精神和感人故事,更可以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洗礼。如果你想要领略红旗渠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2024-05-22
-
红旗渠精神丨红旗渠为什么能激励全中国“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 于是,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1960年,河南林县(现在的林州市)人民怀揣“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激情和“引漳入林”的梦想,在太行山上劈山凿崖、移山填谷,用十年时间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世人赞誉红旗渠为“人工天河”“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红,是贯穿红旗渠的主色调,是凝聚人心的红,也是热血灌溉的红。 如果想要了解红旗渠的来龙去脉,就要先从红旗渠纪念馆开始。 这是一座全面反映红旗渠建设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精神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景区。 在这里,那些关于林州的往事,让人耿耿于怀。 晋冀豫三省相接的省界线在河南境内形成了一个接近九十度的角,这个角的一条边是漳河的河道,另一条边是太行山的绝壁,两边框住的地方就是林州。 山岭环绕之下,林州以一块小小的盆地接纳了择居于此、繁衍生息的人们。但并非所有的盆地都是膏腴之壤,在这个地方,干旱的印记更为蚀骨铭心。 1960年2月11日,37000多人走进了太行山,他们不是专业工人,而是来自林县不同村镇的农民,父子相随,夫妻相伴,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背上棉被就独自上路。 此刻,他们的身后没有荣光闪耀,只有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定要把水带回来!” 备受期望又饱受争议的“引漳入林”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 施工难度最大的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说难,是因为必须在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一个六百多米的隧洞,漳河水才能最终进入林县。 而这六百米,是血肉之躯与石英砂岩的对抗。 于是修渠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就有了在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开半架山的故事。 而红旗渠景区里“老炮眼”景点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青年洞名字的由来也是有典故的,1960年11月,红旗渠接到指令,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暂停施工。可修渠的人们不愿意轻易停下,一支由三百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还是悄悄地来到山崖前。 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这是一个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难关,青年洞也因此得名。 这群青年遇见的时代或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时代有幸,遇见这样的他们。 青年洞也成为红旗渠水工修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更是红旗渠艰苦奋斗精神的实景体验场所。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1966年4月,一、二、三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所有干、支、斗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 当闸门开启,漳河水滚滚而来时,无数人站在渠边嚎啕大哭。 至此,56.7万人口、37万头牲畜和54万亩耕地,将彻底告别干旱缺水的历史。 太行山修渠人的故事不仅鼓舞着中国人奋发图强,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 1974年,新中国首次在联合国大会播放影片,第一部放映的就是纪录片《红旗渠》,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红旗渠都是外国政要访华时的热门之选。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是红旗渠留给世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的红旗渠,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俗话说,“看山游水,四时不同”。 一条蓝色飘带穿过色彩斑斓的太行山。 四季轮换,山与林色彩的碰撞,起伏绵延八百里,一切都美得恰到好处。 红旗渠总干渠的三条分干渠,依山远行,深入林州腹地,润泽着林州54万良田。 闸房上空高擎郭沫若“红旗渠”三个大字,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红旗渠的步云桥横跨两山之间,举步惊鸿。扶栏穿行,天地悠悠,山风浩荡。 人行其上,一如平步青云之间,胸臆中顿生感慨万千。 如今的红旗渠,每一处每一帧画面都是“限定”款。 有颜、有内涵,且独一无二。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奇迹,也是一种精神信念。 在红旗渠,聆听上一段修渠故事,用脚步丈量下“人工天河”,再用非凡勇气登顶太行。 这样的“敢拼”人生,你不想来一场吗?2024-04-24
-
青春热血镌刻太行之巅 ——写在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54周年之际7月6日,是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54周年纪念日。红旗渠,流淌着理想之光和青春之志,是激荡青春、催人奋进的“精神之渠”。 半个多世纪前,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终于在1969年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也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 自此,八百里太行壁立千仞,三千里渠水逶迤绵延,浸润百姓心田。 2022年10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寻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旗渠,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 青春热血映照太行 “旧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干河滩,有雨冲得粮不收,没雨旱得籽不见。” 林县缺水久矣,百姓盼水心切。 1954年,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 “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性原则不允许我们眼睁睁看着地里旱着长不出庄稼、十几万父老乡亲翻山越岭找水吃而无动于衷。”县委书记杨贵站了出来。多方考察后,县委决定从山西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入林县,彻底解决林县的缺水问题。 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决定。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年轻的杨贵还面临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考验。“我们可以坐着等老天爷的恩赐,这样我们的乌纱帽肯定保住了,却战胜不了灾害,遭殃的是人民群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一个年轻共产党人的担当。 历史证明,只要顺应民意,就能赢得人心;只要赢得人心2024-05-17
-
红旗渠长度,用愚公精神创造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红旗渠总干渠长度为70.6公里,从山西石城镇至河南的任村镇,工程始于1960年2月,耗时近10年,1969年7月竣工,是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最困难的时期,近乎全手工的方式,开凿出来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同时入选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名录,现在是一家5A级景区。红旗渠-靠双手打造出来的人类奇迹红旗渠是人工打造的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河南林州市人民徒手,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凿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削平过1250座山头,沿线架设了151座渡槽,总共开凿出211个隧洞,这些数据在“基建狂魔”的中国,用现在的水平是无法衡量的;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有名的水利工程,从大禹治水开始,还有秦朝的李冰父子造的都江堰,后来的三峡工程等等,这些工程有的靠智慧、有的靠敬业,比如:大禹治水曾3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直接把成都改造成了“天府之国”,让秦朝拥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而红旗渠则与这些水利工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无论是都江堰、还是大禹治水、三峡工程,都拥有非常深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红旗渠在缺少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情况下,几乎完全由当地的居民自发组织修建而成,其工程难度之大,而且是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的难点在现代技术面前,可能算不上什么,中国修建高铁、挖隧道、架桥梁,都是现代化机械设备,而修红旗渠时,是完全不具备这个能力的,看过《红旗渠》电视连续剧的小伙伴都知道,那个过程有多艰难,估计连传说的愚公也不敢挑战。红旗渠-首先是引水工程,其次才是5A级旅游景区在大多数年轻游客眼中,红旗渠只是一个旅游景区而已,其实它展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在当下年轻人的心中,既然身边的环境不好,那么就想着去其它地方,比如:从农村进入到大城市打工,进而买房,这固然是一种改变自身条件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河南林州市有不同的观点,他们通过改造自己的环境,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为自己后代留下了一劳永逸的5A级景区,可以创造清洁GDP的项目,并把自己的故事载入历史,这样的模式,虽然会更加艰难,但是回头看,会发现-很值。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钱财和技术是完成任务的主要条件,其实红旗渠人告诉我们,人的决心才是最为主要的,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在饿着肚皮干活,却没有一起占用公共资源的事例,把仅有的钱财,全部用在了工程上,这同样是一个奇迹。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得出,只要人心齐,太行山也得让步,事实也是如此,在中国这样的工程不只是红旗渠,还有郭亮村的挂壁公路,同样是靠人工开凿而成,同样是靠着一种精神来完成的。【温馨提示】游红旗渠不能用现代工程技术来衡量,因为那是一个纯手工的时代,在财政只有300万储备金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粮食只有3000万斤,技术工人仅28人,最高学历是技工,在这样的前提下看,是不是就是一个奇迹了呢?红旗渠第一道门免费向游客开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现场参观。2024-05-15